作者:王金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5 2:9:45
| ||||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2013年到现在,我国GDP增长了50%;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如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20%,钢铁产量增加了约30%,城镇人口增加了约20%,能源消费量增加了约17%。 而相关的环境指标或者资源节约指标也都表现得比较好。比如,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都有显著下降,城市PM2.5浓度下降50%左右,二氧化硫浓度下降则更为明显。 但是,中国仍是全世界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全球50%左右的煤炭消耗都发生在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确定了一个减少煤炭使用的目标。就当前阶段来说,“控煤”是比较准确的表述,比如在重点区域可能要减少煤炭使用。而是否设无煤区,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前,要把控煤与减污降碳统筹考虑,更要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结合起来。
煤炭排放物主要来源
应该看到,虽然在煤炭控制层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比例逐年下降,但总量仍在上升。在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进入平台期。 我国煤电占火电比例很高。总体来看,我国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尤其是与其他经济体如美国、德国、日本比较,我国的控煤任务十分艰巨。 通过控煤实现减污降碳,从科学层面上来说有道理的,也非常必要。温室气体与传统影响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的排放物、大气污染物,是同根同源同排放的。如果分开管理,在制度层面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燃煤是我国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在能源结构里,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整个排放量的80%以上,石油占14%左右,天然气占4%左右,这三个“化石兄弟”在控煤中是主要角色。在一些重点区域,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比如京津冀地区,煤炭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89%、44%、53%。 过去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控煤措施:一是北方地区冬季大规模采取清洁供暖;二是控制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三是控制燃煤小锅炉,处理散烧煤;四是重点煤炭行业去产能;五是重点耗能产业去产能。 这些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方面, “蓝天保卫战”期间,北方地区冬季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左右。控制燃煤小锅炉的效果也很明显,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但我国还是拔掉了十几万座小锅炉。 去产能对于控煤降碳的成效也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万元GDP煤炭消耗强度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大幅下降。我们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现在已经下降了48.4%,可以说已经达到目标。 在2018~2020年的“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我国实施了“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这对于减污降碳协同起到很大作用。从全国来看,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减碳5亿吨左右,京津冀地区减碳约9000万吨。 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减污降碳的任务仍是最艰巨的。相比欧盟,我国从二氧化碳峰值到碳中和所经历的时间是最短的,减量规模和投入都是全世界最大的。这些是客观现实,我们要做这项工作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科学开展控煤减污降碳
从系统角度来看,控煤减污降碳应建立一个模型系统,包括对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需要具体到预测各种能源品种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制定目标,做一些模拟,然后提出技术路线图。 工业部门通过清洁能源降碳、控制煤炭等仍是核心措施,也是碳达峰的基本措施。根据目前的研究,到“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估计到“十五五”“十六五”时会发生变化;天然气总体还需要增加。 同时,要把控煤措施与减污降碳措施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一套模拟模型,我们发现,假如控煤措施到位,达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空气质量改善没有太大问题,到2050年、2060年,空气质量也能达到美国的水准。 根据研究分析,未来要想确保2050年、2060年达到WHO提出的空气质量要求,单靠碳中和这一条路径是有些困难的,还要加上末端减排措施。因此,未来要建设“美丽中国”,要统筹考虑空气质量改善与控煤降碳。
加强六个统筹
控煤,主要是煤炭消费的替代和转型升级;减污,主要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狭义来说主要是空气污染改善;降碳,当前阶段主要是要实现碳达峰。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六个统筹的建议。 一是要把大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控煤统筹起来。我们建议,对于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要有更明确的要求;“十四五”虽然对于碳达峰有强度指标,但不妨在重点区域提供参考性的总量控制目标;控煤主要是在重点区域延续原来的思路,并要有明显的下降。此外,要把2060年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分解为2035年、2040年、2050年三个阶段。从控煤角度来说,哪些行业是减煤的、哪些是退煤的,需要从目标角度去考虑。 二是要做好空间统筹。从区域和空间角度对控煤减污降碳做区分,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密度最高的区域识别出来,在这些区域实施“双控”。 三是做好对象统筹。要识别出哪些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需要最先解决控煤减污降碳。要重点识别那些既是污染物排放主体又是二氧化碳排放主体的对象,这需要一些技术方法。 四是做好措施统筹。从措施角度来说,控煤减污降碳与能源革命、产业升级、绿色技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高度一致的,统筹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 五是要做好政策统筹。比如减污降碳的协同立法问题;要建立标准体系,比如经常说的超低排放概念;经济政策也需要统筹,比如污染物排放有偿使用如何与现在的碳市场统筹起来;还需要统筹评价考核制度,统筹碳评和环评、排放许可、总量控制等。 六是做好平台统筹。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城市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在控碳层面上,我国正在推进低碳城市的试点示范。需要把这两个平台建立起来,共同促进“双达”,即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郑金武根据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整理)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1年12月刊 封面)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