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海军 来源: 发布时间:2023-9-8 13:27:29
C919的技术路线、科技创新与未来展望

  2023年5月28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执飞上海至北京航线,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长期以来,中国老百姓一直梦想着能够乘坐国产的大型客机。现在,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C919的商业首飞,意味着其完成了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将正式接受民航市场的严格检验和考验,是中国民航工业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将永远载入中国民航史乃至世界民航史史册。

 

研制C919有多难

 

  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制造能力、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C919的研制风险大、任务重、周期长,面临着一系列巨大困难和挑战。

  一是人才队伍方面。C919的研发是一项极其复杂且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直接参与设计、制造、客服、试飞等环节的人数将近上万人。然而作为C919的研制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成立之初仅有3800余名员工。

  长期以来,中国民机生产制造人才队伍总体偏弱。在初成立的几年里,中国商飞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老牌航空院校集中招聘了大量来自不同专业的应届大学生,但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却面临着设计人员年纪轻、经验不足的困扰。有资料显示,C919研发期间,中国商飞大多数设计人员年龄都不足30岁,缺乏将复杂系统整合到整机的经验。其中,民机制造中的试飞员、试飞工程师等特殊人才匮乏现象尤为突出。

  人才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航空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通过C919型号任务的洗礼,目前中国商飞的员工人数已达到近万人,发展成为一支集设计、研发、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高素质民机人才队伍。

  二是精细化管理方面。C919的研制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更需要开展管理创新。C919于2007年立项,中国商飞于次年正式成立。成立初期,中国商飞曾一度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面对任务艰巨的C919项目,中国商飞除了在公司层面进行总动员外,还从全国工业界和科研界调配了大量技术骨干,聚集了当时全国航空领域的顶尖高手。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集中攻关、精诚合作,有力保障了科研进度。